李正辉:广州应借粤港澳大湾区东风发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




回眸“十三五”,金融业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启航。“十四五”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近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大咖面对面”系列报道,围绕“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命题,其中专访了“金羊奖”专家学者,寻找发展新对策。
“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广州大有可为。”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李正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李正辉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与金融统计。他的著作《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统计测度》获得了第八届金融图书“金羊奖”,这份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内涵。他认为,广州可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继续发力,做出广州金融特色。
南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李正辉: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我觉得广州的首要特色还是它的产融结合。历史上,广州一直是一个商贸中心,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广州的一大特色是绿色金融。广州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目前位于全国前列;截至6月末,广州绿色信贷的规模已经达到3422亿元,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以上这两点是广州的优势所在。
南方+:近期,广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公布了广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66条措施。你认为,广州接下来应如何落实66条文件?
李正辉:我认为,这66条措施中,每一个都是亮点。但如果要我“划重点”,个人认为有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两大部分。
在绿色金融方面,广州已经做了一系列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包括成立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等。可以说,在绿色金融这方面,广州有非常强的后劲。
另一大亮点是金融科技。在这方面,广州有两个可以着重发力的点,一是金融科技的应用,二是培育优质金融科技公司。在应用方面,可以金融科技与总部经济联系起来打造应用场景,发挥金融科技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作用。例如,加强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在培育金融科技企业方面,其实广州已经非常有经验,例如广州在科创板企业的培育方面就做得很好。广州可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科技领域与其他城市协同推进,我相信未来可期。